2017年第五期文章摘要(四)
产业结构变迁促进了经济增长吗?
——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冯学良,聂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陕西 杨凌712100)
摘要:基于中国29个省市1993-2014年的数据建立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变迁、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迁过程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并与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集聚类型密切相关。(2)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型和空间异质性。(3)资本存量、劳动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关键词:产业结构变迁;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空间计量
本文刊发于本刊2017年第五期104-112页
新常态下陕西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测度
宋林 ,张杨,郭玉晶
(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西安710061)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在对“小康社会”科学内涵研究的基础上,以国家统计局指标体系为基准,构建陕西省各地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指标体系,定量测算了2005-2014年间陕西省及其各地市的小康实现程度。结合陕西省新常态经济发展环境,预测陕西省各地市“十三五”期间的小康社会进程,预测结果显示陕西省小康社会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各区域差距较大,阶段性特征明显。因此,应通过进一步统筹区域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步够格地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小康社会;新常态;组合预测
本文刊发于本刊2017年第五期113-120页
农村低保政策中的“福利叠加”现象及成因
安 永 军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武汉430074)
摘要:低保政策与其他社会政策被捆绑在一起形成了“福利叠加”。这种政策捆绑的“福利叠加”现象其成因表现在道德和技术两个层面:在道德层面,低保是一项伦理性制度,低保对象因其低保资格同时获得弱势群体的道德优势,进而获得其他社会政策例外对待的合法性;在技术层面,为了节省信息成本,政策制定者直接将低保作为享受其他社会政策的信息通道。“福利叠加”在实践中产生了意外后果,导致了政策目标的偏离和政策资源的损耗。为了理顺低保政策与其他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应当取消对低保对象的差别化待遇,并加强专项救助制度的建设。
关键词:农村低保;“福利叠加”;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策搭便车
本文刊发于本刊2017年第五期121-125页
农村留守少年自我认同困境的小组工作介入
张 红1,卢煜钧2,鲁汉杰3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杨凌712100; 2.台湾政治大学 社会科学院,台北116;山西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山西 太谷030801)
摘要:针对农村留守少年的自我认同困境,以社会心理发展为理论依据,将自我认同概念操作化为身体形象、父母期望、成败经历、目前状况、现实环境、未来展望。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切入,沿着“需求评估—服务介入—服务成效—专业反思”的路径展开小组工作实务干预。最后立足发展趋向,提升留守少年生涯规划的生命指向性;从整合视角出发,构筑留守少年自我认同的支持网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小组服务指向个体需要三个方面,对于小组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少年自我认同困境提出了有效建议。
关键词:农村留守少年;自我认同;小组工作
本文刊发于本刊2017年第五期126-131页
农村高彩礼婚姻中资金转移路径分析
赵代博,程令伟,鄢盛明
(北京大学 社会学系,北京100871)
摘要:近年来农村高彩礼婚姻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对甘肃省庆阳市L塬和G塬两个地域3个高彩礼婚姻典型个案的资金转移途径分析,认为当前该地区高彩礼婚姻的资金转移路径呈现多元化趋势,且名义转移路径向实际转移路径演变,“合情理”的创造资金转移路径3个特征。基于婚姻市场要价理论对高彩礼婚姻的资金转移途径的3个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高彩礼婚姻的资金转移路径的特征是男方家庭为提高婚姻市场当中的竞争力,在利益相关方兼职媒人的推动下,不断被动迎合女方家庭要价需求。
关键词:婚嫁观念; 人口流动; 婚姻市场;彩礼;婚姻市场要价理论
本文刊发于本刊2017年第五期132-137页
农户多维贫困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永丽,张 佩,卢 晓
(西北师范大学 商学院,兰州 730070)
摘 要:依据多维贫困理论及中国农村贫困实际状况,利用2016年对甘肃省1 749家农户的社会调查资料,对样本农户的多维贫困现状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对导致贫困的原因进行了Prob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尽管样本农户存在收入层面的贫困,但交通、教育和健康方面的贫困更加严重,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因此,反贫困内容由物质性为主向辅以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等转变,反贫困模式由“输血”转向“造血”式扶贫开发,是健全反贫困长效机制的关键。
关键词: 多维贫困;测度;精准扶贫;Probit回归分析
本文刊发于本刊2017年第五期138-147页
“后乡村精英”时代的乡村如何治理?
——对既有研究文献的梳理与反思
李 卓1,郭占锋2,左停1
(1.中国农业大学 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 100193;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乡人口流动的加剧,作为乡村治理潜在人才的“乡村精英”也随之流失,这给乡村治理带来了诸多困境,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关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梳理,总结出乡村精英与乡村治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归纳出乡村精英和乡村治理研究的“国家政权建设视角”“底层群体视角”和“历史变迁视角”;在分析方法层面,总结了历史比较分析、典型个案分析和统计调查分析三种路径,并结合当前社会转型和新型城镇化的社会背景,指出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现实意义,其未来的研究走向为乡村社会如何实现多元化治理和乡村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关键词:乡村精英;乡村治理;“后乡村精英”时代;人口流动
本文刊发于本刊2017年第五期148-1154页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对村级公共投资项目的影响
周密1,刘华1, 屈小博2,黄利1*
(1.沈阳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沈阳 110866;2.中国社会科学院 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北京100732)
摘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是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获取村级公益事业项目资金的重要来源渠道,是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重大创新。运用贯序博弈和嵌套博弈理论,分析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对于村级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并通过对辽宁省125个村的问卷调查,分析了该制度对村级公共产品供给项目数的影响。零堆积负二项回归结果显示:(1)在最近3年内,获得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村比未获得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村平均多提供约1.3项村级公共产品;(2)邻里关系越和谐、以往提供的公共产品供给质量越高、“一事一议”后期管护越完善、村干部提供公共产品的意识越强,提供的村级公共产品项目数越多;(3)没有发现农户人均纯收入和户数对村级公共产品提供项目数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级公共投资;零堆积负二项回归
本文刊发于本刊2017年第五期155-160页